“流行+戏腔”让中国原创音乐更自信

发布时间:2024-09-12 03:11:31 来源: sp20240912

原标题:“流行+戏腔”让中国原创音乐更自信

在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首演的原创作品《九州》以“流行+戏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获关注与好评。该作品将流行音乐元素、戏曲腔调与传统川剧巧妙融合,传递出中华儿女同宗同源、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不仅在艺术层面实现了再突破,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

近年来,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以《万疆》为代表,“流行+戏腔”掀起潮流。该曲推出当年即被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BGM”,被相关平台评选为“年度歌曲”。作品发行至今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传唱度,在各大音乐平台,乃至在不少基层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尤其在学生之间广泛传唱,可谓影响广泛。

“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音乐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音乐人的创作自觉。虽然深受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

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等红遍大街小巷。新世纪以来,《故乡是北京》《霍元甲》《梨花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等陆续推出,通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走向大众,逐渐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一艺术现象的兴起离不开中国音乐人对作曲技法的突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中国戏曲文化作为千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深厚的养分。通过现代化的作曲技法以及唱腔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交织,使受众得以情感共鸣,作品传唱度较高。戏曲艺术原本蕴含着广泛综合的艺术要素,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具备综合性与包容性的主要艺术特征。其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融聚了代代相传的共同记忆与集体智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戏曲即便流传千百年,仍能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衍生出“流行+戏腔”这一独具特色的复合性新型艺术范式。这种戏与歌的融合迥异于通俗的流行歌曲,超越了“口水歌”的局限,突显了其艺术性。

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唤起受众的理解与共鸣,以歌词为载体,既能“传情”也可“达意”。“流行+戏腔”通过创新唱腔设计,充分发挥了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咬字、气息、装饰音等技术技巧,栩栩如生地刻画音乐形象;在演唱中注重字与声、声与情的相互关系,清晰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使得高雅音乐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作曲家以“旋律美”为价值归宿,在创作过程中把控适于传唱的音域,使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也具有易于传唱的特点,从而取得了深入人心的推广效果。这使得受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唱并传唱。

这类作品大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在旋律创编上既有传统戏腔的独特韵味,又有现代流行音乐的律动与张力。歌词兼顾了诗意雅韵及现当代文学品位,配器以古琴、琵琶、二胡、古筝、笛、箫、笙、鼓等民族乐器为乐队编制。根据音乐创作的整体布局,适当融入西洋交响乐,丰富了和声语汇,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适应海外推广需求。最具吸引力的当然还是别具匠心的唱腔设计,例如《新贵妃醉酒》主歌部分是流行唱法的男声独唱,副歌部分则转变为京剧唱腔的独唱来推进音乐情绪,全曲由一名歌手完成,颇具特色的“双声”唱法演绎,朗朗上口的旋律,既唯美又大气。又如《武家坡2021》引子部分的京腔念白,现代化表达了生角薛平贵与旦角王宝钏的情感交织,随后又以“流行+戏腔”的形式,创新性表达了折子戏《武家坡》的文化精髓。该作品独唱、重唱等不同版本相继在各大卫视及音乐平台上演。

“流行+戏腔”的创新传承不仅激活了国民内心的民族文化基因,也为传统戏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此类题材的作品不仅具备高雅音乐领域的艺术水准,也在大众娱乐领域具备了广泛的传播价值。此外,在美育教育方面,这类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梨花颂》等作品已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课程内容。通过音乐教育的熏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领略中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流行+戏腔”音乐作品的涌现与风靡,标志着中国原创音乐的一种新潮流。这种音乐形式将传统戏腔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弥合传统与现代,凸显东方音乐美学思想,多维度呈现了国风音乐“守正创新”的理念。这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在音乐界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路径,使得中国原创音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有了更加自信的表达方式。

(作者:陈凯,系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中南地区民族艺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杨迪)